经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当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变,人们的人居诉求也渐渐迈向更高的价值认同:喜好从追求统一变得个性化和复杂化,视野从室内空间投向更广阔的社区及城市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居住景观塑造机制呼之欲出。
而一贯“创行业之新,引行业之首”的豪宅产品,要如何运用景观空间去塑造新一代理想人居生活?
3月27日,在新一代豪宅代表作——龙湖金茂北岛的实景示范区现场,「新住宅创想峰会」重新定义新豪宅·景观篇研讨会,由金瓦奖携手北岛联袂呈现。
由金瓦奖创始人、重庆市建筑室内设计联合会联席会长、设计脊梁智库总执行长朱柏霖的主持,来自全国的9位资深景观设计专家及生活家,以景观设计为题,共同开启了一场影响未来人居的尖峰对话,探讨豪宅景观的设计与未来,为人们提供更多美好生活的范例与住居指南。
产品单一、文化不自信
我们几乎花了一代人去重新学习怎么“生活”
是否一味强调“高档”材质的堆砌、“尊贵”设计理念的植入,就等于美好的生活?就是理想的人居?近年来,景观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是个误区。
道远景观总负责人、景观设计师陈普核认为,这种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割裂,正在被抛弃。真正好的景观设计,是要让自然的美、真实的体验与平日生活完全相关,关注的层面也要打破住宅边界,融合更多城市面向。
怡境国际重庆总经理张信飞也从切身的居住体验中,反思“设计师思维”和“居住者真实需求”的落差。他现在居住的小区,景观设计就是出自于他自己公司之手。“入住两三年后才发现,有很多细节实际效果与设计时的构想有出入。”
壹安设计创始人/总设计师周建安则察觉到,住宅产品的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个我们当下社会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人们的物质体验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产品过于同质化和单一的“供需矛盾”。宝林博物馆馆长、生活家刘莉则将其浓缩为“设计语言更新”的问题。
所以,作为住宅产品“美”的直接生产者之一,景观设计师们越来越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细分居住的人群的喜好、贴近他们未来日常生活的需求,然后以更高的美学诉求,提升景观设计的高度,引领人们真正内心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过去几十年,这种努力其实没有停止过。“我们其实几乎花了一代人去重新学习,中国人应该怎么去‘生活’。”“蓝调国际创始合伙人、集团副总裁、CLA西南分部首任副秘书长任刚说。人们曾经一度推崇西方的现代居住观念。比如柯布西耶有句名言,房子是居住的机器。他用了一种极其工业化的逻辑和概念去传递关于居住、关于建造的理念。
但我们逐渐发现,这个概念与中国人所诉求的居住核心是不同的。房子对我们而言,不是“机器”,而是家,有家人、社群、邻里、朋友……是各种关系的集合。
而这种居住上的文化自信,在一些意识领先的豪宅项目上,率先回归。
任刚认为,北岛就是非常正面的例子,在很多景观场景的设计上,能够感受到,北岛致力于重新找回属于中国人自己生活理念的家和美的关系,在从中国文化的根去推演我们的居住空间、建筑、景观。
“不定义”、“放下”
是新豪宅景观的底气
基于上述认知,未来对理想人居的追求,向外,将住宅中的生活和其中最私密的空间与周边环境融合;向内,将注重对私人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支配权。至于新时代之下新豪宅的景观设计方向,业界大咖们也给出了一些关键词。
场所精神
远兮景观创始人/设计总监 杨琳认为,会选择同一个社区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品味,类似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豪宅细分目标族群,才容易从细节上更聚焦地打造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而周建安则认为,做景观的核心,在于能否抓住“场所的精神”,即聆听一个场地个性化的声音,选择不可复制的环境,把喜欢这个环境的人聚集起来,创造彼此有共鸣的场域文化,做好这几点,这比自顾自堆砌复杂冗余的设计,要来得更加贴切。
自然
越是高阶产品,越要在景观上回归个体感受、回归自然,是论坛中大家看法比较一致的地方。
陈普核用自然的空间(无隔阂)、自然的相处(不尴尬)、自然的体验(突破边界)、自然的生长(成长性)四点来加以概括。其中尤其强调了自然生长。
他认为,景观在交付时其实只完成了人为的那一半,另一半是在居住过程中,与居住者一起完成的。比如说在一个四合院居住了30年的人,院子有棵树,与你同一时空、同步不断地成长、变化,也构成你未来最重要的居住记忆。
而任刚看来,好的景观设计,会面向这个项目所有的“用户”,与TA们的需求同频共振,共同构成一个可续、和平的环境,除了人类,甚至包括园区的花鸟鱼虫,都应该有它生存空间。
纬图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设计总裁,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李卉认为,并不是高门宅地的隔离感才算好的豪宅景观,大家更需要的是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自在和自由,真正能回归到自己私密的状态。
不定义
景观像是个特别大的网,它可以将人们所有的对美的认知,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对感受的认知放进来,广州观己景观设计联席总经理史林川形容。它的重点在于“不定义”。这有点像修禅,听上去比较虚,但由感受而发是第一位的,然后用各种细节填充,逐渐构成完整的画面。
他现场讲述了给北岛做景观的小故事。
北岛景观的概念文本来自于一首著名的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当时他把这首诗的全文给龙湖的景观负责人肖骁念了一遍,并说“浪费”就是他想在这个项目里找到的重点。因为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如果人们还愿意在这里“虚度光阴”,将是很难得的感受,是一种巨大的奢侈。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肖骁却第一时间就get到了,然后才有了现在如此与众不同的北岛。
放下
龙湖集团重庆公司景观部负责人肖骁则透露了,团队在打造北岛时的一些“纠结”。
因为北岛是关注度非常高的新豪宅项目,承载了市场的瞩目、客户的诉求、龙湖多年以来自己做景观的成绩和创新突破的愿望等重重期待。
为把景观做好,最初,团队也难免有一些要打造尊崇感、仪式感等西方美学的“成见”,但最终,北岛放下所有很“端”的东西,转而寻找中国人内心的需求。首先就是“隐”。含蓄内敛,无需言语太多表达,到场即可沉浸式感受;其次是克制。不能太贪,不能什么都想要,精准关注客户的需求,然后巧妙地融合到项目的细节中,并适当留白,留给每个人更多自己体会的空间。
成果是不言而喻的。设计大师们欣喜地表示,在北岛的实景示范区,已经能看到,它跳脱出传统豪宅景观只在稀缺和豪华上下功夫的桎梏,而是把问题的答案建立得非常丰富,比如因地制宜地使用更适合重庆生长的植被,结合城市本土人文,放弃过度设计,用走心的细节为园区景观注入灵魂,这才是代表未来理想人居的新一代豪宅应该具有的底气和底蕴。
何为美好生活
让一切发生、与环境共生
值得一提的是,龙湖金茂北岛面市以来,在懂行的业内人士和高端住区业主中口碑非常好。比如来自龙湖蓝湖郡、春森彼岸、舜山府等高端住区的业主有一半以上;11%业主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它也被认为是新一代豪宅的代表。
这样美好的住宅产品,尤其是景观,应该如何更好地享用呢?
大咖们的建议是,让一切发生、与环境共生。
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是阳光洒在人们的脸上,或是细雨打在人们的身上;是日常还是节庆;
无论发生什么,是孩子在小水塘踩水、宠物在林间追逐、是阿姨与园中花朵合影,是朋友们在庭院的乌桕树下开party……生活是很难设计出来的,而北岛是一个几乎从任何角度看过去,都足够美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每一个时刻,就算是虚度时光,都足够美好、也非常奢侈。
当人们在这里居住20年或50年,他在这里成长、他的小孩会在这里出生……而回忆起来,这里有留存他记忆的属于自己的角落,这里的景观曾经治愈过他,或者未来还将继续治愈,一切就有了价值。
“新豪宅跟以前面积有多大的物理属性豪宅已经有非常大的区别了,”「金瓦奖」创始人、重庆市建筑室内设计联合会联席会长朱柏霖认为,景观的颜值气质加上人的温度,才是一个当下豪宅应有的价值。而北岛,就是这样的理想人居。
嘉宾金句
1,GAL怡境景观设计西南区域副总裁
张信飞:景观需要回归人的本质生后。龙湖金茂北岛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宝林博物馆馆长、唐宋乐器--尺八传习人
刘 莉:在景观里感受节气与大自然,这种天人合一是对我们身心的滋养。现代人缺乏专注思考的时间,景观可以带给我们安静下来的力量。
3,梨墨景观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
万山:美的极致是艺术,艺术是人乘以自然,是美在新时代进一步的升华。
4,远兮景观创始人/总设计师
木兰奖·她设计联盟常务副会长
杨 琳:把自己的心代入景观设计的场地去思考,是我从业的出发点。
5. 广州观己景观设计(联席总经理 )
史林川:不定义就是景观的一部分。景观像一张大网,把对美对文化的感受和认知全都融入进来。
6. 龙湖集团重庆公司景观部负责人
肖 骁:适当的浪费是一种奢侈,放空是一种高端享受。每个人都可以在龙湖金茂北岛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7. 纬图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设计总裁,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重庆设计脊梁
李 卉:自由,应该是回家的第一感受。跟自己的欲望保持距离,才能回到自己的隐私生活,获得灵魂层面的舒适与平静。
8.壹安设计创始人/总设计师,原万科地产景观中心负责人
周建安:我愿意倾听每一块场地,每一个场地都有属于它的场所精神。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变得有情感。
9. 道远景观总负责人/景观设计师
陈普核:
龙湖金茂北岛的景观设计,让社区的邻里关系得到链接和改善,未来这里会有很多有趣的场景发生。
10.
蓝调国际创始合伙人、集团副总裁
CLA西南分部首任副秘书长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任 刚:中国人认为居住的核心是家,在龙湖金茂北岛,能够重新感受家的范畴,重新找回家和美的关系,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