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以及以中国平安、国药集团、小米、苏交科、泰格医药、万帮数字能源为代表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等利好持续不断,国家战略加持、城市资源集中,促使重庆西区的调性不断被拔高、势头也愈加猛烈。
而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第4个国家级科学城,未来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又一价值高地。
无疑,属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高光时刻,正在来临。
蒲勇健:向西,重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①城市均衡发展
2019年,《重庆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首次披露了关于主城区空间架构的内容。
未来,重庆主城将构建“四山两江三谷九组团”的平行网络山水城市格局。
这意味着重庆主城将从中部槽谷,跨过两山向东、西拓展,三大槽谷之间的城区,共同构成未来的主城大都市。
从直辖至今,重庆中部槽谷的发展已日趋饱和,无法满足如今重庆主城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重庆快速地向中部槽谷的北方、东部槽谷、西部槽谷快速扩城,建成了如今的两江新区、重庆科学城(西永大学城)、茶园新区、龙盛新城等。
而在前面10年时间,重庆基本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中部槽谷北区的两江新区的建设发展上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也有些疲软。
所以,现在重庆除了发展两江新区之外,还将大力发展东西两大槽谷。
而西部槽谷依托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热势空前。
②国家政策
除了城市均衡发展的地理环境,城市向西还有更加“高大上”的国家政策。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江学者、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蒲勇健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推出,把重庆推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中央对成渝的发展定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另外,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所以它在物流方面,就是重庆走向世界的物流通道、枢纽中心。其次,为了促进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已经明确要成渝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所以成渝地区,尤其是重庆,城市的金融属性会加强。”
重庆大学二级教授蒲勇健采访现场图
同时,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原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专家库成员王林也认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重庆带来了重大的机遇,这样的机遇也使得重庆从向北发展,开始逐渐向西发展,与成都相向而行,推动重庆大都市区,从原来九区向二十一个区发展。”
重庆向西,西看哪里?
毫无疑问,西部(重庆)科学城!
2020年9月1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集中开工科学大道、科学谷、科学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等7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全面启动建设。
西部(重庆)科学城鸟瞰图 图片来源:重庆科学城官微
2021年1月,《2021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市长唐良智讲到未来计划,第一句就是:“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引擎,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引导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创新转型,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在建设思路上,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定调,就是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
王林表示:“总占地1198平方公里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它的规划是世界一流的,未来可容纳400-500万人,它所呈现的居住空间会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模板,推动整个城市向上发展。”
王林:“智”引未来,璧山构建“1+3+N”科创体系
近两年的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第4个国家级科学城,给重庆城市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也让重庆主城前二十年完成了向北的城市扩张之后,开始了全面向西的战略转移。而西部(重庆)科学城,也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机遇上,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黄金期。
2020年4月,重庆市规划规划委员会和城市提升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上审议了《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按照规划,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五区,标志着璧山正式纳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版图。
为何是璧山?
首先,从地区生产总值上看,2020年璧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47亿元;
其次,从基建规模上看,璧山汇集了高铁、轻轨、云巴、第二机场,整个交通格局已经构建;
另外,从科创能力上看,璧山已经形成“1+3+N”的科技创新的体系。
所以,王林认为:“成功纳入科学城版图的璧山,是重庆向西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王林采访现场图
①高精尖产业的聚集
蒲勇健认为,“璧山与主城中心区仅一隧道之隔,其早已承接着重庆中心城市扩张、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次,璧山与沙坪坝、大学城毗邻,高等学院在发展科学城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将落地到这个地方,未来这里就回聚集很多会展、科学会馆、博物馆,以及与科学、科研相关的学术会议。”
所以,未来这里将聚集一大波高精尖的产业。
②高质量的人口聚集
2021年是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科学城将推进中梁山、缙云山的东西向共36座隧道、还有4条轨道交通、2座高铁站的建设,而项目频繁开工的背后,是科学城以“一年干成两年活”的决心和勇气。
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 图片来源:璧山发布官微
交通,是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当先行者。
截止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板块已形成1机场2高铁3城际4快线3轨道7高速的立体交通路网,蒲勇健强调:“交通的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该区域人口的聚集。”
事实上,在2020年11月召开的英才大会上,重庆政府方面就曾表示,计划在科学城聚集2万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后300名以上、博士2000名以上、硕士8000名以上。
于此到了今年,在重庆市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新闻发布会上,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金朝介绍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塔尖”“塔基”人才引进和服务上的举措和打算时,更新了西部(重庆)科学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数据,从原有的2万名扩展到3万余名,并且到科学城建成时,科技人才将超30万人、约占城市居民的30%。
无疑,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将是高质量的人口的聚集。
③迭代居住品质
城市高质量的发展,这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无疑是具有挑战的。
所谓的挑战,实际上是房地产企业应该一直深度思考的问题。居住的本质是什么?开发企业不能基于现有的市场环境来打造产品,而是要思考未来城市所需要的。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今后在这里面工作、居住的人群,很有可能是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精英人物,所以它对我们现有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督促开发企业来提升产品品质、提升设计能力、改善居住环境,以此吸引高精尖人士居住于此、生活于此,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蒲勇健如此表示。
科学城风口下的“迎客厅” 融创0238成渝经济圈战略作品
2021年,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国家战略高度,融创以TOD全新赛道加码科学城。
事实上,融创正在成为科学城发展主轴上的重要共建者。在整个板块,融创布局了重庆融创文旅城、重庆融创桃花源、云鼎城、云湖十里、西阅星辰、融创城等项目。而重庆文旅城的成功范本,为融创深耕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实力口碑。
在融创0238项目上,融创举集团之力,将整合旗下地产、服务、文旅、文化等资源,投入TOD综合体打造。同时依托红星美凯龙强大集团背景,整个项目还有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商圈加持,形成交通+购物的先进模式。
据悉,融创0238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将建设成为约108万㎡TOD大型城市综合体,延续爱琴海集团商业的艺术基因,以文化、生态、情感等核心价值关怀,满足新兴都市群体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为科学城副中心商业注入新的活力,刷新商业格局,形成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而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而以融创0238项目为中心,周边正在逐步形成创新产业带。项目周边还规划有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等,大量的资源要素集中,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更大活力。
今年,融创集团重磅推出的“i+美好生活体系”,即IAMI年轻化生活主张也将在融创0238项目落地,为本地客群创造新时代居住的新文化、新场景、新体验。为业主提供从个人到邻里的艺术人文个性化场所交流平台、创业支持、亲子教育等,营造邻里温情,注重社交培养与拓展让生活充满仪式感,以人为链接、建筑为媒,找回城市消逝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004年,重庆首次吹响“城市向北”的发展号角,融创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前瞻性的眼光,把握住城市发展方向,站在城市运营的高度,以融创奥林匹克花园千亩大盘开启首次向北征程,使重庆进入了一场地产升级时代。
2013年,融创又躬身南下,以3600亩的融创欧麓花园城,吹响城市向南的号角。近9年的开发,四大公园、六所学校、商业配套完善,带动江南新城的发展崛起。
2020年9月26日,重庆融创文旅城开业那天,沙坪坝区委书记江涛说:重庆市已吹响打造中国西部科学城的号角,重庆融创文旅城正式开城,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而今,融创再次立足于重庆向西的门户上,在成渝双城黄金分割点的绝佳位置上,带来成渝经济圈战略作品、科学城首个TOD商圈项目——融创0238。
或许,这就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